雷火官网“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
单 位 名 称:雷火官网
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5年-2020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是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职能的根本保证,是学院事业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基础建设,是学院谋求发展的龙头工程、系统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为适应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需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范学科管理,实现学科健康发展,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特编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15-2020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的成绩与经验
学院“十二五”期间以人才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各项战略举措,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学院管理等各项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专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通过评审,担负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现招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二级学科。学院着眼时代特征,立足不断发展的实践,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经验,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将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上来,并将其中的重大问题纳入学科建设规划,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整体部署,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实现学科的健康发展,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结构体系不断优化。
2.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61.8%,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占25.4%。在读博士11人,占20%。硕、博教师比例占80%。导师、教授、博士学位教师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8人、7人、10人。12名教师获学校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奖,6名教师被列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导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入选湖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科队伍结构日趋合理,理论素养、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3.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学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特点,抓住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组织力量,汇聚队伍,以各级各类课题为基础,出思想、出成果,逐步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相继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个,教育部项目9个、省社科项目25个、厅(地)级项目50个。各类项目经费总计300多万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400%、300%、200%、250%。出版专著与教材11部(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160余篇,比“十一五”增长330%、135%。获湖南省社科成果奖1项,获教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级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多项,获地州级社科成果一、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影响不断扩大。
4.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院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研究方向,处理好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的关系,着力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盲审和答辩等环节管理。5年共培养研究生101人,就业率100%。目前在校研究生65人。“十二五”期间获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立项10个。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8个。获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1等奖8个、二等奖12个。获全国民族(地区)高校首届研究生创新论坛1等奖1个、三等奖1个。获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3个,雷火官网科研项目18个。在创新创业大赛、文体活动中多次获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5篇。获省级优秀研究生、省级优秀毕业生10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5人,校级优秀毕业生10人,考取博士研究生6人。
5.学科交流进一步加强。学院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学术研究视野,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力。“十二五”期间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家教授讲学。参加全国(民族)高校雷火官网院长论坛6人次。组织教授、博士团队80人次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组织8人次参加全国科社与共运史年会,20人次参加湖南省科社与共运史年会。2013年与中南民族大学雷火官网联合举办全国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论坛。承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年会。全院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高校考察以及各类培训200人次。成功承办湖南省第七届研究生创新论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分论坛。创办“中国梦之声”学术活动节。
(二)基本经验
1.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提升学科意识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驱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然增强其科学性、理论性和学术性,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水平,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稳定和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常新常青,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巩固和扩大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2.把握规律,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主要担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科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始终遵循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以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学科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规范管理,提升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学科建设之所以取得重要进展,学科队伍规模得到拓展,科研成果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其重要原因是学院加强学科规范管理,注重内涵,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科队伍素质,完善机构设置,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质量。
(三)主要问题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学科支撑基础薄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最相关的支撑学科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等一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最紧密的相关支撑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和政治学理论等5个二级学科。显然,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缺少上述系列相关度极高的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撑。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重点基地建设有待于从指导思想、基本条件、建设经费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加强。
2.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学科基础理论建设,进行整体性研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构建严谨、规范的学科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及其相互联系,推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方面有待加强。有些还停留在职称科研的层次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标志性科研奖励,如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有待突破。
3.学科特色不够鲜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科研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处理好学科性质和研究特色的关系,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体现二者的紧密结合。但由于学科基础薄弱,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缺乏整合优势,难以把学科发展中带有基础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的研究与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结合起来,特别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学科内涵建设需进一步拓展,办学特色的培育任重道远。
4.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科队伍“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还不能适应学科建设需求。缺少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的领军人物,缺少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以及高素质、优秀的中青年理论骨干和教学骨干,学科建设组织化程度低,学科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二级学科体系,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水平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努力。
二、“十三五”学科发展趋势分析
(一)现有基础与机遇
1.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学科结构优化,科研成果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省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促进学科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学校创造的各项条件为下一步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本学科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一致强调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等,为未来加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
(二)面临挑战和问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的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等重要“新常态”为创新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常态”需要我们转变学科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彰显特色、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上下功夫;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学科组织蕴藏的无限活力;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在获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使学科更好地服务社会;等,为学科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学科结构,防止“同质化”。
2.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为本学科社会地位、办学质量、教学效果带来新的挑战。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的科技革命引发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变革,对本学科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强化学科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高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区位劣势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十三五”学科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遵循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理论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思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三五”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快速发展、转型发展总基调,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凝炼方向、强化队伍,优化结构、完善体系、规范管理;更加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及湖南西部及武陵山片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实际, 更加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色,坚持教研并重,增强学科建设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优化为重点,以实施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学位点评估为重点,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打造学科品牌。
四、“十三五”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和内容
(一)建设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三五”建设的目标是:研究方向更加明确稳定,学科体系更加优化,梯队结构更加合理,研究特色更加鲜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模式更加先进,科研项目与成果更加丰硕,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大大增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雷火官网重点学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及武陵山片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的摇篮及学术研究高地。
(二)建设任务
1.2015-2016年建设任务:以制定本学科“十三五”(2015-2020)建设规划为契机,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经验、问题以及规律,进一步凝练、规范学科研究方向;引进省内甚至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培育、组建稳定的研究团队和梯队,确定学术带头人和首席专家;激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的成果,增强本学科点科研整体实力;修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措施营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形成以研究基地为依托,学科方向合理,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相促进的发展格局。建设成为雷火官网重点学科。
2.2017-2018年建设任务:力争每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有新的突破;积极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专著、教材;在CSSCI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每年组织“中国梦之声”学术报告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举办获承办省级、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建成“武陵山片区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理事会”,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创新,建成武陵山片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的摇篮及学术研究高地。力争服务地方横向项目有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强。
3.2019-2020年建设任务:进一步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五个二级学科。特别是依托武陵山片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力量,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研究,出成果、出人才,提升学科内涵,把“武陵山片区红色资源基地”建成为精神家园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湖南省基层党建研究中心”,服务武陵山片区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成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力争本学科成为学校首批博士点授权单位。
(三)建设内容
1.学科基础。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着力于学科体系的建设,这是理论创新的根基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即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及马克思主义分支学科,特别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完整准确的研究和把握。“十三五”期间重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及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分学科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建设。
2.学科平台。更加突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创新基地等为形态,以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骨干研究力量、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为核心的学科平台建设。以雷火官网“高校党建研究中心”、“基层党建研究中心”、“贺龙与湘鄂川黔根据地研究中心”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建设湖南省基层党建研究中心。同时,加强与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团体和刊物的广泛联系,建立更加系统的学术资源库。以“武陵山片区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理事会”为基础申报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3.学科队伍。学术队伍是确保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五年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实力进一步增强。引进2-3名在省内甚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本学科高层次的知名学者;培养3-5名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以及若干名高素质、优秀的中青年理论骨干和教学骨干;博士学位教师、正高职称教师比例分别增长15%、10%;以“原理”、“中国化”、“思政”教研室以及红色资源研究为基础建设四个科研学术团队。学科队伍“一岗双能”、“一身二任”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4.科学研究。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力争每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个、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3-5个、服务地方的横向项目研究经费突破30万元。每年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部,在CSSCI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20篇。
5.人才培养。在校研究生规模稳定在50-60人左右。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正确处理好学科性质、基础理论研究与研究特色、理论运用问题研究的关系,着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一门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学位必修和选修课程共计30学分。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研究生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报告学分比重。建设5-8门精品课程,组织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加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和答辩环节管理。严格实行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确保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合格。
6.学科交流。学术交流有助于启迪学术思想和激活学术创新。要进一步加强省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之间的交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内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邀请国内资深专家学者6-10人讲学,与国内其他高校建立稳固的学术联系。每年组织“中国梦之声”学术报告会8-10次;学科团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10人次以上。力争每年举办或参与举办1-2次全省性学术研讨会,每2-3年举办或参与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每年选派6-8名学术骨干参加与其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学术研讨会;组织研究生15-20人次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创新论坛活动,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力。
(四)建设重点
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提升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
1.进一步加强学科基础,优化学科结构。以党和人民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加强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研究,开展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多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文章、著作。为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质量和规范,主动适应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五个二级学科,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2.进一步强化学科意识,提高学科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领头学科。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好这一学科。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列入学校专项工程建设计划,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水平。尽管本学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科研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着课题少、无国家重点项目、成果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本学科的科研水平。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级研修中心,分期分批地组织本学科导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联合攻关申报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利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资助出版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研究的著作;拓展学术研究的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
3.进一步推进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学科队伍建设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队伍整体状况较好,队伍规模大,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比例偏低,专业背景庞杂,部分导师尚缺乏培养研究生的经验,迫切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抓紧抓好学术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制定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划,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国内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名专家,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中青年理论骨干和后备人才。发挥各学科点带头人的作用,实现导师的专业化、学科化。
4.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凝练学科特色。特色学科、学科特色建设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科建设过程中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开展地方急需的基层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要走出校门为基层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教师和多种形式的服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根据自身的条件、根据大环境、大背景以及雷火官网“立足大湘西,服务大武陵,做出大贡”的合理定位、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亮点、制高点,集中优势资源在学科建设某些点上形成突破。
五、“十三五”学科建设实施措施
(一)增强学科意识,理清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思想,把学科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抓紧抓好,使学科建设有一个新的突破。同时,学科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见效慢的特点,既要增强学科建设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又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方可取得实效。
(二)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立足学院自身优势,以合理的学科结构为基础,完善学位点建设体系;突出重点,加强与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相关学科的联合,寻求学科新的增长点,从前瞻性、先进性、前沿性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彰显学科研究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跨越式发展,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科研的层次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团队建设。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规模的需求,引进与培养优秀学术人才,注重科研梯队的配备、人员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培养和打造学科带头人,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施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计划,打造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有较强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学科团队。
(四)营造学术氛围,提升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把提高课题申报质量放在第一位,组织教师集体攻关,召开课题论证会,提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命中率和立项数量;鼓励教师关注信息,放开视野,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申报横向课题;加强与部分CSSCI期刊杂志建立定期交流平台;建立学科建设工作激励机制,实施科研奖励和约束并重制度;要求博士和副教授以上教师以“高精尖”学术成果结题;在学院网站上加大标志性成果的推介力度;加强学科建设全过程监控,实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
(五)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学科的管理,促进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基础,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以省内先进水平为努力方向,以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为参照,不断开拓创新,更新学科内涵,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主流方向。采取有力措施,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学科负责人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为优秀学者和学术团队的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严格规范研究生培养环节。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综合考虑导师的师德、学术和实践创新水平。完善在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预答辩、学位评定等各环节的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论坛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加强本学科建设评估。
(六)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学科影响。构筑定位清晰、互利共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聚焦学术前沿,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与知名高校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力争与国外大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扩大校际合作平台;举办全国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教师以文会友,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做主旨发言。发挥研究生学术沙龙平台作用,积极举办学术讲座。进一步扩大“中国之声”学术活动节影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